理中加茵陈汤

来源 元 ●(距现今约 687 年)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茵陈各二钱
伤冷中寒,脉弱气虚,变为阴黄。
TKRC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025023026(茵陈蒿)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25023136(猪毛蒿)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25027004(白术)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茵陈: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营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伤冷中寒,脉弱气虚,变为阴黄。

  • 用法用量: 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服。


相似方剂
甘草饮 人参汤 解散人参汤 必胜散 思食大人参丸 附子麻黄汤
治中汤 人参汤 理中化毒汤 加味理中汤 中和散 当归汤
当归散 理中丸 苓蔻人参汤 六一汤 人参汤 钟乳丸
黄芩丸 茵陈理中汤 甘连汤 木香白术散 温中汤 人参汤
甘草散 参耆附子汤 甘草干姜人参汤 茵陈附子汤 人参散 八味汤
柿蒂丁香饮 白术芍药汤 理中汤 理中汤 理中丸 山芋丸
醒牌散 人参散 宽带汤 温中汤 附子麻黄汤 干姜散
当归汤 养脾汤 大建中汤 白术饮 当归散 肾着汤
查术膏 白豆蔻丸 小异功散 安蛔理中汤 五味理中丸 半附理中汤
和中散 人参白术散 白术黄耆汤 木瓜汤 木香理中汤 理中加石膏汤
理中降痰汤 加减理中汤 阿胶神曲煎 茵陈散 小理丸 神应散
桂心散 附子化毒汤 附子朴中汤 理中汤 延龄汤 断砂散
加味理中汤 平胃散 大枣汤 丁香汤 调中散 银白散
玉桂枝散 理中汤 人参宁肺汤 人参散 人参桔梗散 实脾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理中加茵陈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元.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B955C2409454CAB96177A05F30759F3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