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麻黄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50 年) 《三因》
传统知识-方剂 附子( 炮,去皮脐) 麻黄( 去节) 白术 干姜 甘草( 炙) 人参各等分
寒湿所中,昏晕缓弱,或腰背强急,口㖞,语声混浊,心腹膜胀,气上喘,不能转动。
TKRC Z01A/C004001006(中麻黄)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C004001002(双穗麻黄) / Z01A/C004001017(草麻黄)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C004001003(木贼麻黄)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C004001004(山岭麻黄)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相关项
  •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寒湿所中,昏晕缓弱,或腰背强急,口㖞,语声混浊,心腹膜胀,气上喘,不能转动。

  • 用法用量: 上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相似方剂
附子麻黄汤 思食大人参丸 附子朴中汤 甘草饮 附子化毒汤 半附理中汤
参耆附子汤 温中汤 八味汤 人参散 回阳汤 当归汤
理中化毒汤 四顺汤 沉附汤 参术附子汤 霹雳散 六一汤
平胃汤 温脾汤 加味理中汤 陈曲丸 理中加茵陈汤 加味理中汤
参苓术附汤 中和散 八柱汤 人参汤 术附汤 必胜散
当归散 人参汤 治中汤 八味汤 加味四逆汤 救心荡寒汤
苓蔻人参汤 白术散 解散人参汤 理中丸 白术汤 龙骨汤
人参丸 当归散 四顺散 顺气散 人参散 和中散
醒牌散 木瓜汤 大建中汤 白术芍药汤 温白丸 木香理中汤
还神散 人参汤 茯神汤 柿蒂丁香饮 宽带汤 羌附汤
白术汤 术附丸 茵陈附子汤 回阳化毒汤 天元二仙丹 甘草干姜人参汤
小理丸 甘连汤 生脾助阳汤 黄芩丸 白豆蔻丸 半夏汤
生附四君子汤 养脾汤 干姜散 附子散 小异功散 断砂散
姜附汤 参术附半汤 当归散 集圣汤 钟乳丸 山芋丸
延龄汤 快斑饮 薄荷散 消阴止泻丹 理中汤 人参白术散
甘草散 细辛煎 肾着汤 白术汤 理中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附子麻黄汤,《三因》,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B0B6445909F45B289BD27FD2F772EA6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