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串丹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38 年) 《辨证录》
传统知识-方剂 白芍一两 白术一两 柴胡二钱 天花粉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一钱 附子一片 甘草一钱 蒲公英三钱 紫背天葵五钱
生痰块于颈项,坚硬如石,久则变成瘰疬,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块复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串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串疮。
TKRC Z01D1/9211(瘰疬) / Z01A/D025237038(淡红座蒲公英)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77032(栝楼属) / Z01A/D025237069(蒲公英) / Z01D1/9211(瘰疬)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25237108(华蒲公英) / Z01A/D025237059(辽东蒲公英) / Z01A/D077032024(中华栝楼) / Z01A/D077032013(栝楼)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8(蒲公英属)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28(栝楼属) / A61K36/42(葫芦科)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蒲公英: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天花粉: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 功能主治: 生痰块于颈项,坚硬如石,久则变成瘰疬,流脓流血,一块未消,一块复长,未几又溃,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下,有流出串走之状,故名鼠疮,又名串疮。

  • 用法用量: 水煎服。连服八剂而痰块渐消,再服十剂
    而瘰疬尽化,再服一月全愈。愈后可服六君子汤,
    以为善后之计,断不再发。


相似方剂
清串汤 救肝开郁汤 葛真君汤 舒郁全睛丹 化痒汤 查术膏
七肾汤 息争汤 甘芍附子汤 补脾丸 人参宁肺汤 实脾散
二术柴葛汤 二术二陈汤 调中汤 楂术膏 八物汤 桂苓术附汤
燥湿汤 消痰散 术附汤 增减逍遥散 正气回生汤 参苓术附汤
当归散 调脾饮 合阴汤 息怒养妊汤 罩胎散 两舒散
八物汤 六君子汤 橘香散 附子朴中汤 加味逍遥散 加减六君子汤
加味逍遥散 加味茯苓半夏汤 苍乌暖心丹 加味理中汤 壮火温脾汤 二术柴葛汤
附子汤 去毒化虫汤 生脾助阳汤 香栀平肝饮 参术养胎饮 加减八物汤
术附防风汤 茯苓白术汤 和肝汤 两宜汤 小半夏加橘皮汤 生附四君子汤
回阳化毒汤 益儿丸 柴芍六君子汤 玉浮丸 加减逍遥散 秦艽地黄汤
小异功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消串丹,《辨证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1CD3A643B6E4822BC4AAD86D3E03FA8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