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2 年) 《鸡峰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白术 苍术各二两 芍药一两 茯苓二两 甘草 附子各一两
泄泻不已。
TKRC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25027003(苍术)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泄泻不已。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
    盏,去滓温服。


相似方剂
术附汤 术附汤 白术芍药汤 补脾丸 参苓术附汤 桂苓术附汤
茯苓白术汤 白术附子汤 白术丸 实脾散 煮豆丸 当归散
泻湿四苓散 三神汤 加味理中汤 茯苓汤 肾着汤 益中散
茯苓白术汤 术附防风汤 附子丸 大建中汤 消阴止泻丹 苍乌暖心丹
对金饮 止泻汤 芍药甘草汤 宽带汤 生附四君子汤 启脾丸
术附丸 姜苓桂枝汤 附子朴中汤 术附汤 延龄汤 加味四君子汤
地黄汤 茵陈附子汤 回阳化毒汤 安胎寄生汤 白术黄耆汤 通脉四逆加芍药汤
苍芍丸 紫草木香汤 加减导痰汤 甘桂汤 查术膏 九转长生神鼎玉液膏
肾着汤 接命丹 羌附汤 补中汤 补正汤 厚朴汤
附子汤 柴胡散 解散甘草汤 参耆附子汤 生附除湿汤 白术散
小半夏加茯苓汤 三化丹 木香白术散 白术散 实肠汤 第一和剂汤
生脾助阳汤 银白散 人参宁肺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附子汤,《鸡峰普济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A371590EF3BC4E83A282FA53A68F749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