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797 年) 《魏氏家藏方》
传统知识-方剂 木香一钱( 不见火) 防风( 去芦) 黄耆( 蜜炙) 炙甘草各一分 人参( 去芦) 白茯苓( 去皮) 当归( 去芦,酒浸) 熟干地黄各二两( 洗) 罂粟壳( 去顶蒂瓤) 半两( 剪碎,蜜拌炒令黄)
赤白痢。由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相搏,血渗入肠,则为泻痢,重者血与脓相杂,状如浓涕,轻者浓血上赤脉,状如鱼脑,日夜不绝,脐腹?痛,不思饮食。
TKRC Z01A/D015076001(防风)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20017002(人参)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38(防风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相关项
  • 罂粟壳: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成熟果实或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和枝梗,干燥。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 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赤白痢。由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相搏,血渗入肠,则为泻痢,重者血与脓相杂,状如浓涕,轻者浓血上赤脉,状如鱼脑,日夜不绝,脐腹?痛,不思饮食。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加生姜
    三片,枣子一个,煎至七分,去滓,食前通口服。


相似方剂
豆蔻散 玉柱杖散 竹茹散 加味四君子汤 托里汤 人参理肺汤
五补人参丸 生胃散 调中汤 壮气益血汤 救割全生汤 补气解晕汤
木香散 黄耆紫草人参汤 人参散 加参生化理中汤 芎归饮 大如圣汤
芍药汤 救元饮 健脾散 玉桂枝散 阿胶丸 人参芎归汤
芍药汤 牛膝汤 理中快斑汤 大圣散 人参芍药汤 保元人乳汤
参归化毒汤 六气煎 六神汤 琥珀茯苓膏 回阳救产汤 补气升肠饮
加减补中益气汤 五味子散 解毒饮 黄耆散 人参汤 清心丸
收膜汤 加味保元汤 黄耆汤 秦艽汤 调卫止汗汤 防风汤
芎归保元汤 七真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调中汤,《魏氏家藏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D32DDE57B32B4BF18CF559D001E0A82F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