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3 年) 《普济本事方》
传统知识-方剂 厚朴( 去粗皮,姜制) 干姜( 炮) 甘草 桂心( 去皮,不见火) 附子( 生,去皮脐) 各半两 大黄四钱( 生,碎切,汤一盏渍半日,搦去滓,煎汤时和滓下)
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愈,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TKRC Z01D1/1836(腹痛) / Z01D4/R10.401(腹痛)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203015032(鸡爪大黄) / Z01A/D268021029(姜) / Z01D4/R10.401(腹痛) / Z01D1/1836(腹痛) / Z01A/D203015021(掌叶大黄)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203015(大黄属)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203015020(药用大黄) /
IPC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708(大黄属(大黄)) / A61K36/70(蓼科,例如刺花或酸模属)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功能主治: 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愈,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 用法用量: 上细锉。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
    汁,再煎六合,去滓,澄去脚。不要晚食,分三
    服温服,自夜至晓令尽。不快,食前更以干姜丸
    佐之。


相似方剂
陈曲汤 姜朴丸 朴附丸 通脉四逆加芍药汤 四味当归汤 健脾散
温脾汤 温脾汤 健脾汤 野鼠丸 中和散 吴茱萸汤
厚朴汤 当归汤 温脾汤 和中散 温经丸 桂蜜汤
吴茱萸汤 桂附丸 朴附丸 大温脾汤 大正气散 三磨散
三仙散 大黄豉汤 小建中汤 和中散 暖胃调中散 胃风煮散
厚朴散 通脉四逆汤 干姜丸 大黄干漆汤 当归汤 恒山汤
甘草饮 豆蔻汤 厚朴煎丸 朴附丸 人参汤 附子汤
枳壳锉散 当归散 附子散 温脾丸 草还丹 黄连汤
火轮散 良姜散 转脾丸 枳朴大黄汤 匈奴露宿丸 煮朴丸
理中散 厚朴汤 甘草汤 六味汤 朴附丸 集圣汤
调脾散 厚朴桂心汤 香朴汤 吴茱萸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温脾汤,《普济本事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FE2026F2B7BC4DDB8784BC4BAB9EBECD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