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生化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63 年) 《石室秘录》
传统知识-方剂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熟地三钱 北五味五分 麦冬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二钱 陈皮三分 山楂三粒 枳壳二分 人参五分
小儿夏月尽意饱啖瓜果凉热之物,久则脾胃虚弱,肾水耗去,则三伏之时,全无气力,悠悠忽忽,惟思睡眠,懒于言语;或梦遗不已,或夜热不休。
TKRC Z01D1/101361(梦遗) / Z01D1/101361(梦遗)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Z01A/D217013014(云南山楂) / Z01A/D023017(沿阶草属) / Z01A/D217025013(光萼海棠) / Z01A/D217013005(野山楂) / Z01A/D217013007(湖北山楂)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21701301101(山里红)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217025006(台湾林檎)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25027004(白术) /
IPC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A61K36/79(五味子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734(山楂属)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相关项
  •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  七八成千,除去须根,干燥口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 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小儿夏月尽意饱啖瓜果凉热之物,久则脾胃虚弱,肾水耗去,则三伏之时,全无气力,悠悠忽忽,惟思睡眠,懒于言语;或梦遗不已,或夜热不休。

  •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相似方剂
调荣养卫丸 归气汤 八物汤 调中汤 息怒养妊汤 八物汤
坚软汤 参归助液汤 养真益元膏 人参黄老汤 举胎四物汤 润肌汤
平肝汤 滋阴降火汤 加减八物汤 参术养胎饮 四君归芍汤 人参当归散
大调中汤 归芍饮 止汗定神丹 去毒化虫汤 调劳养血丸 两止汤
八物汤 小保和丸 八物汤 救坏汤 益黄健脾汤 束胎散
胜偏丸 三才固本膏 补阴辟邪汤 延仁汤 温带益经汤 益君汤
人参当归汤 救肝开郁汤 加味四君子汤 加减六君子汤 生脉散 参附回生汤
益黄健脾汤 人参宁肺汤 神仙感应丸 解邪汤 小异功散 参归汤
软坚汤 当归地黄汤 大调中汤 燥湿汤 摄阳汤 键脾饮
收汗生阳汤 参术汤 橘皮半夏汤 加味四君子汤 束睛丹 小保和丸
补方丸 小保和丸 加味四君子汤 平补理痨煎 荔壳汤 小异功散
卫元汤 麝香调中丸 活儿丹 内补汤 理脾丸 参香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健脾生化汤,《石室秘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B1B6A0092E3743E089DD99D0E4EC26D0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