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生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260 年) 《产论》
传统知识-方剂 白术 芍药 当归 芎? 茯苓 桂枝 杜仲 乳香各一钱 甘草一分
产后乳少或止。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98001001(杜仲)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25027004(白术)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6(杜仲科,例如耐寒的橡胶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相关项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 乳香: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w-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功能主治: 产后乳少或止。

  • 用法用量: 以水二合半,煎取一合半。


相似方剂
乳生汤 第一和剂汤 白术芍药汤 当归汤 宽带汤 姜苓桂枝汤
第一和剂汤 加味四君子汤 桂苓散 当归汤 双桂汤 术附汤
安胎桑寄生散 内托散 加味四君子汤 延胡索汤 苓蔻人参汤 实脾散
姜桂苓砂汤 白术丸 茯苓汤 桂枝地黄汤 解邪汤 当归散
芎?汤 桂枝参苓汤 当归散 芍药丸 第三和剂汤 接骨散
加味逍遥散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苓泽汤 芍药甘草汤 桂枝地黄阿胶汤 桂枝姜苓汤
黄耆饮 加味四君子汤 李根汤 桂枝茯苓汤 李根汤 双全散
人参黄老汤 五味子汤 缓中汤 附子汤 没药乳香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乳生汤,《产论》,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AAF93E6815CE4043B571DBF42EC1A646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