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468 年) 《杏苑生春》
传统知识-方剂 茵陈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二分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钱 官桂三分 枳实六分
热蓄发疸。
TKRC Z01A/D132007001(毛桂) / Z01A/D025023136(猪毛蒿) / Z01A/D132007031(少花桂)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08001005(东方泽泻) / Z01A/D220006012(枳) / Z01A/D025023026(茵陈蒿) / Z01A/D008001006(泽泻) / Z01A/D132007050(川桂) / Z01A/D132007025(银叶桂)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884(泽泻科)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相关项
  • 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 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 枳实: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 变种或甜橙Citrus sz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 5~6月收 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 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茵陈: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营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功能主治: 热蓄发疸。

  • 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相似方剂
茵陈四苓汤 茵陈五苓散 茯苓术散 四苓散 五苓散 泻湿四苓散
加味五苓散 五苓散 五苓散 四苓汤 半夏积术丸 破癖方
四苓汤 变水汤 甘桂汤 家传异功丸 山栀五苓散 二苓汤
止泻定痛丹 利水益元散 三化丹 五苓苏木汤 三苓散 白术散
去桂五苓散 二苓汤 甘露解毒汤 消饮丸 半夏汤 五苓去桂加香薷汤
茵陈苓术黄连汤 茅花四苓汤 五苓散 白术丸 四苓汤 生姜五苓汤
木茯车前子汤 辰砂五苓散 阿胶四苓散 五苓散 茵陈二苓汤 折郁汤
理苓汤 茵陈白术汤 辰砂五苓散 化疸汤 参苓饮 山栀五苓散
柴葛五苓散 除湿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茵陈五苓散,《杏苑生春》,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A600BE56EF81475B857380CB844EF867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