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散

来源 唐 ●(距现今约 1373 年) 《备急千金要方》
传统知识-方剂 防风五两 桂心 天雄 细辛 朱砂 干姜 人参 乌头 附子各二两 莽草 茯苓 当归各二两
头面风在眉间,得热如虫行,或头眩目中泪出。
TKRC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022002018(细辛)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015076001(防风) / Z01A/D022002036(汉城细辛) / Z01A/D132007008(肉桂)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6(马兜铃科,例如细辛) / A61K36/238(防风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268(细辛属)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相关项
  • 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干燥块根(母根)。四川栽培的乌头称川乌或川乌头。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防风:伞形科植物防风Sa 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头面风在眉间,得热如虫行,或头眩目中泪出。

  • 用法用量: 上药治下筛。每服方寸匕,酒送下,一日
    三次。


相似方剂
附著散 桂参丸 小附著散 石硫黄丸 防风汤 细辛煎
白癜膏 附子膏 救阳丹 茱萸子丸 百风汤 半夏丸
藦头散 细辛汤 桂苓散 七宝散 附子散 附子丸
附子散 防风汤 硫黄散 温脾汤 六味回阳饮 附子散
人参汤 赤丸 小女曲散 解表附子散 赤石脂丸 防风散
芎藭散 大风引汤 半夏汤 四顺汤 细辛散 硫黄丸
参附养荣汤 小附著散 摩顶细辛膏 大镇心散 石硫黄丸 当归汤
茯苓安心汤 苍梧道士陈元膏 六味汤 附子麻黄汤 附子朴中汤 紫菀牙上丸
当归干姜汤 五膈丸 风引独活汤 乌头散 当归散 乌头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防风散,《备急千金要方》,唐.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2EE0BB21DB34E5DA16E82C4F3AE60B8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