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饮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 甘草( 炙) 厚朴( 去粗皮,生姜汁炙) 各三分 知母半两 常山半两 麦门冬( 去心,焙) 柴胡( 去苗) 猪苓( 去黑皮) 白茯苓( 去黑皮) 各一两
产后寒热疟,往来不已,烦渴体痛。
TKRC Z01D4/R63.151(烦渴) / Z01A/D023002001(知母) / Z01A/D023017006(沿阶草)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23017019(麦冬)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IPC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8964(知母属) / A61K36/8968(沿阶草属) /


相关项
  • 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 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 知母: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产后寒热疟,往来不已,烦渴体痛。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加生
    姜三片,同煎至八分,去滓,当末发前服。


相似方剂
疗疟丸 和中汤 茅根饮 知母饮 柴胡知母汤 人参散
如圣散 人参汤 知母丸 柴胡汤 四神散 知母汤
天麻四君子汤 茯苓饮 紫石英汤 麦门冬散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加味保元汤
人参汤 枇杷叶汤 人参麦门冬散 柴胡汤 麦门冬汤 麦门冬散
葛根汤 人参汤 麦门冬汤 茯苓汤 草豆蔻汤 柴胡散
调气散 姜枣丸 柴胡汤 柴胡姜桂汤 清心丸 柴胡汤
白茯苓散 陈橘皮散 甘草知母鳖甲丸 莲子房散 人参白虎桂枝汤 芍药饮
安神散 柴胡汤 常山饮 人参丸 醇醨汤 厚朴汤
知母散 柴苓汤 柴胡汤 加味四君子汤 变蒸散 升麻汤
白术汤 知母汤 草果子散 麦门冬饮 厚朴汤 人参麦门冬散
柴胡桂枝干姜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人参饮,《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6EB9ED6E0E64582BC6A7D64C9CE6F0B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