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朴丸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582 年) 《医方类聚》
传统知识-方剂 白芍药二两 人参一两 白茯苓( 去皮) 阿胶( 锉碎,面炒) 当归 地黄( 生熟皆可) 半夏( 生用) 鹿茸( 盐炙) 黄耆( 盐炙) 五味子各一两
下元虚弱。
TKRC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19020008(半夏)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79(五味子科)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8888(半夏属) /


相关项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下元虚弱。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宜常服。


相似方剂
十宝汤 人参芍药汤 十宝汤 五味子散 人参芍药汤 玉柱杖散
救割全生汤 健脾散 玉桂枝散 地黄汤 归茸丸 麦冬饮
加减草宝汤 补中丸 牛膝汤 麦冬饮子 人参散 劫劳散
胶姜理中汤 人参散 破蛊全生汤 凝神饮子 卫生汤 半夏汤
劫劳散 震蛰丹 平肺汤 神仙团参阿胶散 收汗汤 竹茹散
加味大建中汤 参耆汤 熟干地黄散 人参当归散 加减八珍汤 参归汤
六合散 五补人参丸 止汗神丹 养卫化毒汤 阿胶丸 建中汤
人参饮子 加味四物汤 犀角饮 托里汤 调降汤 阿胶白术散
调元固表汤 健脾散 山芋丸 转环丹 止衄散 人参散
参茸归桂饮 调元汤 麦门冬饮子 平肺汤 茯苓散 安胎饮
阿胶散 固元膏 加味四君子汤 人参温中丸 黄芩汤 人参固肌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滋朴丸,《医方类聚》,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6B7A5828FCE4FDC99738DEB4A381346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