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杜仲( 去粗皮,炙,锉) 肉苁蓉( 酒浸去皴皮,切,焙) 巴戟天( 去心) 楮实 五味子 茴香子( 炒) 远志( 去心) 山茱萸 白茯苓( 去黑皮) 各一两 山芋 牛膝( 酒浸,切,焙) 各三分
虚劳,下焦伤惫,目昏耳聋,腰膝冷痛,小便滑数,日渐瘦悴。
TKRC Z01D4/H91.901(耳聋) / Z01D1/1816(耳聋) / Z01D1/71(虚劳)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Z01A/D070011003(番薯)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175010001(肉苁蓉) / Z01A/D218056017(巴戟天) / Z01A/D175010004(盐生肉苁蓉) /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015041001(茴香) /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098001001(杜仲) / Z01A/D072002017(山茱萸) /
IPC A61K36/74(茜草科) / A61K36/79(五味子科) / A61K36/64(列当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6(杜仲科,例如耐寒的橡胶树) / A61K36/40(山茱萸科) / A61K36/39(旋花科(牵牛花科),例如旋花属) /


相关项
  • 番薯: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
  • 楮实: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
  • 肉苁蓉: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enk) 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春季苗刚出土时或秋季冻土之前采挖,除去茎尖。切段,晒干。
  • 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巴戟天: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千,轻轻捶扁,晒干。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小茴香: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 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c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 功能主治: 虚劳,下焦伤惫,目昏耳聋,腰膝冷痛,小便滑数,日渐瘦悴。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相似方剂
巴戟丸 巴戟丸 山芋丸 十补丸 远志丸 黄耆丸
十补丸 补肾续断丸 覆盆子丸 鹿茸丸 菟丝子丸 五味子丸
柏子仁丸 覆盆子丸 补骨脂散 地黄饮子 苁蓉丸 鹿茸丸
巴戟天丸 山芋丸 肉苁蓉丸 却老苁蓉丸 山芋丸 万金丸
五味子丸 石斛丸 巴戟丸 杜仲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杜仲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5AA582FC9EEB4700AB990AE84603B426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