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33 年) 《圣惠》
传统知识-方剂 白茯苓二两 黄耆二两( 剉) 牛膝一两( 去苗) 附子二两( 炮裂,去皮脐) 人参一两( 去芦头) 白芍药一两 白术一两 石斛一两( 去根) 当归一两 沉香一两 桂心一两 芎?一两
肉极。坐卧不安,寒气所加,体重怠堕,四肢不举,关节疼痛,饮食无味。
TKRC Z01A/D174056063(石斛)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74056(石斛属)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174056007(短棒石斛)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74056029(流苏石斛)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199165001(芦苇)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74056083(球花石斛) / Z01A/D174056015(鼓槌石斛) / Z01A/D174056012(束花石斛) / Z01A/D174056054(美花石斛)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A61K36/898(兰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8984(石斛属)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芦根: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 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 用或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石斛: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或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全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和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肉极。坐卧不安,寒气所加,体重怠堕,四肢不举,关节疼痛,饮食无味。

  •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相似方剂
茯苓散 五加皮散 白术散 熟干地黄散 熟干地黄散 牛膝汤
白茯苓散 玉桂枝散 黄耆散 沉香散 蟹爪散 羊肉当归汤
飞步饮 五味子散 沉香散 却病延寿丹 熟干地黄散 人参散
石斛散 熟干地黄散 人参散 熟干地黄丸 黄耆散 补益黄耆九
当归散 正真汤 人参当归散 人参散 加味四君子汤 白茯苓散
黄耆散 木香散 参耆附子汤 黄耆散 秋季补肾肾沥汤 黄耆散
枸杞子散 芍药汤 当归补血汤 卫生汤 沉香散 槐黄散
祛阴救痘丹 八物汤 十宝汤 补肾汤 正气汤 补方丸
白术丸 熟干地黄散 独活散 蟹爪散 参耆当归散 牡蛎散
六君子汤 麦糵丸 参耆归术膏 开青散黑汤 人参散 参附回生汤
黄耆散 白术散 当归汤 白术散 沉香散 母鸡汤
大补化毒汤 半夏散 升肠饮 补肾石斛散 甘露汤 诃黎勒散
厚朴散 木香散 黄耆散 诃黎勒散 肉苁蓉散 附子散
补中丸 白术散 黄耆散 补肾熟干地黄散 补肺黄耆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茯苓散,《圣惠》,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1C0D33AC075546BABECA31D87BEC4EC4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