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儿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38 年) 《辨证录》
传统知识-方剂 白芍三钱 茯苓五钱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栀子五分 麦芽五分 枳壳三分 半夏五分 甘草一分 神曲五分
小儿吐泻后,口噤不出声,手脚挛急搐搦,系脾胃虚寒之痉病者。
TKRC Z01D1/522(痉病)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177001008(芍药) /
IPC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 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小儿吐泻后,口噤不出声,手脚挛急搐搦,系脾胃虚寒之痉病者。

  •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相似方剂
门君汤 逐客汤 六君子汤 加减六君子汤 脾胃双治饮 息怒养妊汤
六君子汤 门君汤 木香白术散 护内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木香散
六君子汤 生脾助阳汤 人参汤 家传保和丸 理中降痰汤 人参枳术丸
人参开胃汤 参茯甘桔汤 平肝汤 先解汤 六君子汤 加味二陈汤
定魂汤 柴胡六君子汤 半夏曲芽汤 柴胡散 奠土汤 人参开胃汤
加味四君汤 观音散 阴阳和合汤 茯苓白术散 加味参术苓附汤 全身汤
黄耆汤 压惊汤 加味六君子汤 六神散 合阴汤 枳壳散
脾痿汤 退邪消食饮 适志汤 调脾饮 参术汤 木香散
芎归六君子汤 助胃丸 理脾固本汤 茯苓厚朴汤 加味四君子汤 加味二陈汤
人参枳术丸 消食散 茯苓汤 却忿散 化食养脾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活儿汤,《辨证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15E682C4D13E45D98860FED3C38AF34A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