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邪消食饮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363 年) 《石室秘录》
传统知识-方剂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 白芍三钱 六曲五分 枳壳五分 厚朴五分 栀子一钱 茯苓一钱 麦芽二钱
伤寒火退邪散,胃气初转,一得食而胃气转闭,不可复开者。
TKRC Z01D1/22(伤寒)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D4/A01.001(伤寒)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220006010(柑橘) /
IPC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 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伤寒火退邪散,胃气初转,一得食而胃气转闭,不可复开者。

  • 用法用量: 水煎服。必待其饥饿之时,始可与服,若
    正饱之时服之,徒滋满闷。


相似方剂
解热至圣丹 开胃散 大黄化毒汤 枳壳栀子汤 合阴汤 和攻散
茯苓厚朴汤 加减平胃散 调胃承气汤 二陈加枳壳汤 开胃散 大黄化毒汤
加减六君子汤 枳实汤 解热至圣丹 枳壳汤 家秘川连枳壳汤 加减柴胡汤
散群汤 和脾化积汤 家秘戊己汤 消实汤 化痒汤 参茯甘桔汤
荔壳汤 桔枳汤 缓中汤 宁胃散 加减香苏散 二陈汤
产?土龙汤 枳壳锉散 香栀平肝饮 定魂汤 破合汤 解交散
止痛仙丹 先解汤 外感祛邪汤 豆蔻平胃散 针砂平胃丸 木土两平汤
大贯众平胃散 平胃散 泻火汤 神应散 两舒散 三白汤
牛蒡子散 平胃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退邪消食饮,《石室秘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182D134BDC1E4864A903B90FD67477A7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