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四两 乌雌鸡一只( 中分,一半治如食法,剥去肠胃并皮肤、筋骨及头足不用) 附子四枚( 炮裂,去皮脐) 细辛( 去苗叶,微炒) 四两 桂( 去粗皮) 二两半 干姜( 炮裂) 二两 雌黑豆( 炒香熟,去皮) 四两( 粒小者是)
脾中风,手臂不随,口唇喎僻。
TKRC Z01D4/I64(中风) / Z01D1/811(中风) / Z01D4/I64(中风)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022002018(细辛) / Z01D1/811(中风) / Z01A/D268021029(姜) / Z01A/D022002036(汉城细辛) /
IPC A61K36/26(马兜铃科,例如细辛)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268(细辛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脾中风,手臂不随,口唇喎僻。

  • 用法用量: 上药以鸡分半边,炙令黄黑干,刮去黑
    者,与药同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至二钱匕,
    温酒调下,空心、午时各一服。稍加之至三钱匕。


相似方剂
细辛煎 人参散 温髓汤 黑附丸 附子散 半夏丸
麝香膏 姜附汤 附子散 参附救生汤 温白丸 禹余粮丸
天元二仙丹 二圣汤 附子散 茯神汤 荡寒汤 通顶散
六味汤 附子丸 细辛散 姜附散 黄芩丸 附子散
参附益母汤 芎?汤 加味四逆汤 回阳汤 六味回阳饮 龙骨汤
四顺汤 平胃汤 温脾汤 参附养荣汤 附子粳米汤 思食大人参丸
陈曲丸 干散 温脾汤 正气汤 干姜芎藭丸 人参汤
半夏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人参散,《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05C04DFB0F084BBAB625F5A9C69018CD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