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族植物学?

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直接相互作用的科学,以人类传统植物学知识及其应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利用、医药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等。人与植物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主体;民间传统植物知识是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民族植物学是关于“人类生存斗争的学科”

  • 2007年1月27日至30日,Kaua‘i宣言。
  • 如果没有植物,人类就不可能存在。几乎所有能量都是由植物形成的。以无数种不同的方式依赖植物生存。
  • 可以从活生生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到更多东西,需要尊重每个社会中存在的对待自然的多样方法的智慧。
  • 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民族植物学有独特的地位,可以帮助制定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全球问题上的有效解决方案。
  • 民族植物学可以加强人类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可以帮助试图理解这些方式,利用这些经验来应付我们面临的挑战。

民族植物学3大科学问题

  • 民间传统植物知识有哪些?(摸清家底)
  • 人类是如何选择利用植物的?(探讨机制)
  • 人类选择利用植物的意义是什么?(拓展应用)



什么是传统知识?

传统知识是一种存在于特定区域,并由特定主体拥有且代代相传的特定知识表现形式,是以传统形式呈现的智力成果。传统知识不仅是现代知识产生的源泉和发展前提,也逐渐成为影响国家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产。

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常被发达国家“剽窃”和“不当滥用”,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遭到严重损害。 自2000年开始,传统知识得到WIPO认可,并开展保护。



中国植物传统知识库

中国是植物传统知识最丰富的国家,约有30%的植物(11000种)作为或曾经作为药物、食品和染料等各种用途使用过。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加强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等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设。推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提出要构建传统知识等新兴领域知识产权规则体系。

2021年10月,COP15会议通过“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公平公正地进行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惠益分享。

对传统知识调查登记和保护亦写入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本库将基于我国三代民族植物学工作者调查和积累的海量历史数据,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的历史数据积累,完成如下工作:

(1)运用民族植物学、植物资源学和文献情报学等理论方法,从传统利用的植物入手,厘清“植物传统知识原型”的概念、内涵和适用范围。构建数据整理和注册登记标准,实现植物传统知识原型的标准化解析,编制中国植物传统知识库数据标准。

(2)对标国际权威数据库Traditional Knowledge Digital Library,建成和发布中国植物传统知识库。利用科学大数据的汇聚技术和手段,聚合和整合中国有史以来被人们利用的植物及相关信息,完成 10000 种植物传统知识入库,并汇聚地理环境、民族、地区、植物资源、相关传统知识等关联信息。

(3)利用知识图谱和图像数据库技术,开展中草药配方(方剂)、民族植物学、民族药物学等相关学科 500-600 册(篇)历史文献、志书、资料集等的数字化和知识图谱解析,形成具有一定归档意义的宣示性数据,从而进行注册登记和归档。

(4)基于大数据建立潜在价值评估指数,为特定植物传统知识的应用现状、潜在价值进行评估分级。

(5)构建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服务平台,数据库将按照多分类体系兼容的内容组织方式进行归类、建立索引,提供包括联想提示、同义关联、多级筛选的物种信息和传统智能检索功能和多类型信息展示界面,基于植物传统知识原型科学数据建立形象的可视化呈现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便捷网络服务。

本研究将构建持续运维的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并建立知识原型汇交系统,不断汇入我国公开发表的植物传统知识和最新调查研究成果,为我国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