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羚羊角( 烧灰) 延胡索 黄耆( 锉) 枳壳( 烧灰) 芍药 白茯苓( 去黑皮) 刘寄奴各半两
产后血气冲心,烦闷腹痛。
TKRC Z01D1/1836(腹痛) / Z01D4/R10.401(腹痛) / Z01D1/1836(腹痛) / Z01A/D180004357(延胡索) / Z01A/D025023076(白苞蒿) / Z01D4/R10.401(腹痛) / Z01A/D120002003(黄海棠) / Z01A/D025023137(蒌蒿) / Z01A/D025023009(奇蒿) /
IPC A61K36/505(紫堇属)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38(藤黄科,金丝桃科或山竹子科,例如圣詹斯渥) / A61K36/66(罂粟科,例如血根草) /


相关项
  • 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带花全草。
  •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 羚羊角: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功能主治: 产后血气冲心,烦闷腹痛。

  •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煎人参汤调下,空
    心、日午、临卧服。


相似方剂
羚羊角散 羚羊角汤 黄耆汤 生地黄汤 延胡索散 柴胡丸
桃仁散 桔梗汤 芍药汤 导滞汤 四物加黄耆芍药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羚羊角散,《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FA776D85CFE84B989708F4C9EA82DF14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