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黄耆( 锉) 鹿茸( 去毛,酥炙) 各二两 牡蛎( 煅一复时) 土瓜根 黄连( 去须) 白茯苓( 去黑皮) 各一两 人参一两半
消渴。小便数少,虚极羸瘦。
TKRC Z01D1/79(消渴) / Z01A/D212017006(云南黄连)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212017002(三角叶黄连) / Z01A/D212017001(黄连)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718(黄连属(黄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相关项
  • 王瓜根:为葫芦科植物王瓜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Ser.) Maxim. 的根。
  • 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牡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zv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消渴。小便数少,虚极羸瘦。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研令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何首乌汤下。


相似方剂
螵蛸丸 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 玉柱杖散 玉桂枝散 健脾散
桑螵蛸散 母鸡汤 牡蛎丸 桑螵蛸汤 桑螵蛸散 参附耆蛎汤
五补人参丸 母鸡汤 阿胶散 菝葜八味汤 鹿茸丸 健脾散
鹿茸散 黄耆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黄耆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E082E63C6C8849D18A8D3722C206BE02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