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40 年) 《医心方》
传统知识-方剂 茯苓一两 当归三两 甘草二两( 炙) 黄芩一两 术三两 石膏如鸡子一枚 杏仁三十枚 芍药二两 芒消一两
妊身卒心腹拘急痛,胀满,气从小腹起上冲,心烦起欲死,是水、饮、食、冷气所为。
TKRC Z01A/D13009208901(展毛韧黄芩)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30092007(黄芩) / Z01A/D130092030(连翘叶黄芩)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30092038(丽江黄芩) /
IPC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539(黄芩属(黄芩)) / A61K36/232(当归属) /


相关项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石膏: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妊身卒心腹拘急痛,胀满,气从小腹起上冲,心烦起欲死,是水、饮、食、冷气所为。

  •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纳芒消,上
    火令烊之,服一升,当下水或吐,便解。


相似方剂
甘草黄芩汤 石膏汤 芎藭汤 芎?汤 地黄竹茹汤 拓汤
常山饮 凉胎饮 黄芩汤 当归补血汤 桂苓散 石膏散
栀子汤 茯苓汤 泻肝汤 洗心饮子 芍药丸 大黄汤
地黄竹茹汤 黄耆汤 八仙汤 紫草饮 柴胡散 七宝散
铁精丸 参归芍药汤 李根汤 连归汤 桂心汤 李根汤
甘草汤 肾着汤 人参石膏汤 飞雪汤 芎黄散 黄耆汤
小柴胡汤 当归汤 大黄汤 黄芩芍药散 大黄汤 神应散
黄耆汤 芍药芩连葛根汤 人参汤 茯苓饮 羚羊角汤 姜苓桂枝汤
柴胡散 芎藭散 竹茹汤 知母汤 延胡索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茯苓汤,《医心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D6A07A7BB26646BB8CC8C9720BA8981B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