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黄耆( 锉) 芍药各三两 赤石脂四两 当归( 切,焙) 附子( 炮裂,去皮脐) 熟干地黄( 焙) 各二两 ( 一方有干姜,无地黄)
妇人血伤兼带下不止。
TKRC Z01D1/1026(带下) / Z01D1/1026(带下)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268021029(姜)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9068(姜属,例如花姜) / A61K36/232(当归属)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干姜: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 功能主治: 妇人血伤兼带下不止。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温酒送下。


相似方剂
黄耆汤 乳头散 塞耳黄耆丸 附子散 地黄散 赤石脂汤
苣胜丹 地黄汤 芍药汤 四物加黄耆芍药汤 芍药散 金耆散
干姜丸 黄连丸 通脉四逆加芍药汤 干姜汤 四物干姜汤 附子汤
建中汤 当归黄耆汤 地黄当归汤 阿胶汤 续断饮 黄耆汤
芎黄散 至圣汤 阿胶散 第一和剂汤 艾煎丸 耆附汤
附子汤 地黄散 地黄散 干地黄丸 四物加桂汤 苁蓉丸
六度煎 回元汤 败酱饮 加味当归补血汤 艾叶散 芎藭汤
黄耆散 保安散 黄耆汤 归茸丸 艾叶散 附子丸
柏叶散 当归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黄耆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D162A41373014D5B9D0E5D0EBE746E60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