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嗽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251 年) 《杂病源流犀烛》
传统知识-方剂 桔梗 半夏 枳壳 陈皮 前胡 葛根 桑皮 茯苓 苏叶 杏仁 甘草
表病嗽。
TKRC Z01A/D015066027(前胡)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156008006(蒙桑) / Z01A/D046014001(桔梗) / Z01A/D101147005(山葛)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15005012(紫花前胡)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34(桔梗科(风铃草科)) / A61K36/346(桔梗属) / A61K36/605(桑属(桑树))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488(葛属(葛))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60(桑科(桑树科),例如面包果树或无花果树) /


相关项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桑白皮: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 前胡: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 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 葛根: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 紫苏叶: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表病嗽。

  • 用法用量: 加生姜、葱。服此方后,再用加味二陈汤一剂。


相似方剂
杏苏饮 参苏半夏汤 升麻葛根汤 消风宁嗽散 加味二陈汤 芎苏饮
加味二陈汤 枳桔二陈汤 除湿汤 二陈加枳壳汤 桔梗半夏汤 前胡散
加味二陈汤 清金饮 桑桔杏仁煎 苏子降喘汤 半夏杏仁汤 导痰汤
降气化痰汤 升麻透斑汤 加减参苏饮 清金利肺汤 加味二陈汤 二陈汤
加味二陈汤 陈皮汤 木香参苏饮 苏子汤 练阳汤 陷胸汤
泻白散 二陈汤 加减参苏饮 杏仁散 加味二陈汤 固金养荣汤
黄连导痰汤 加减补中益气汤 马兜铃散 小半夏饮 分阴理阳汤 芎苏散
顺气汤 枳缩二陈汤 通痰汤 抑上补下方 苏葛汤 清金散火汤
生犀散 十味芎苏散 苍半苓陈汤 华盖散 小半夏茯苓汤 曲糵汤
参苏饮 丁香二陈汤 橘皮半夏汤 防风桔梗汤 推气散 治气汤
加减四物汤 茯苓厚朴汤 二陈汤 加减参苏饮 定喘化痰汤 羌活透肌汤
利肺汤 加味茯苓半夏汤 山楂汤 透斑和中汤 加味升麻汤 还魂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宁嗽汤,《杂病源流犀烛》,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6666EDD9715401FBEC3B27600AB7829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