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苏散

来源 宋 ●(距现今约 1064 年)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传统知识-方剂 川芎6克,苏叶、枳壳、桔梗、柴胡、半夏、陈皮、茯苓各3克,葛根4.5克,炙甘草1.5克
TKRC Z01D2/314152(祛风止痛) / Z01A/D101147005(山葛)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046014001(桔梗) /
IPC A61K36/34(桔梗科(风铃草科))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346(桔梗属)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488(葛属(葛)) /


相关项
  • 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 葛根: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 紫苏叶: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相似方剂
升麻透斑汤 宁嗽汤 防风桔梗汤 橘皮半夏汤 加减补中益气汤 芎归苏苓汤
解肌汤 杏苏饮 芎苏饮 桔梗半夏汤 芎胡散 束胎散
二陈加枳壳汤 柴防二陈汤 加味六君汤 七仙酒 化瘿丹 川芎散
加减八物汤 羌活透肌汤 山楂汤 退热清气汤 一补一发丹 加味二陈汤
升麻葛根汤 十仙汤 陈皮汤 二陈汤 姜砂二陈汤 透斑和中汤
实哮汤 木香参苏饮 芎夏汤 葱苏饮 败毒散 分阴理阳汤
柴胡散 二陈加芎归汤 香苏饮 七仙酒 参苏饮 牛桔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芎苏散,《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2043AEFA4AD42EF8451F5BD00335F34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