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薷苓汤

来源 宋 ●(距现今约 1064 年) 《增补内经拾遗》
传统知识-方剂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去皮) 各一钱 泽泻一钱二分 猪苓 赤茯苓( 去皮) 白术( 土炒) 各八分 肉桂一分 扁豆 厚朴( 制) 各九分 香薷三钱
痎疟。
TKRC Z01A/D130092038(丽江黄芩) / Z01A/D13009208901(展毛韧黄芩)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008001006(泽泻) / Z01A/D22002000201(秃叶黄檗) / Z01A/D130092007(黄芩) / Z01A/D220020002(川黄檗) / Z01A/D130092030(连翘叶黄芩) / Z01A/D212017006(云南黄连) / Z01A/D130028031(海州香薷) / Z01A/D008001005(东方泽泻) / Z01A/D212017001(黄连)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212017002(三角叶黄连) / Z01A/D132007(樟属) /
IPC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884(泽泻科) / A61K36/756(黄檗属,例如黄柏)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718(黄连属(黄连)) / A61K36/539(黄芩属(黄芩))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相关项
  • 香薷: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或江香薷Mosola chinensis ‘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汀香薷”。夏季茎叶茂盛、花盛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干。
  • 黄柏: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 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 猪苓: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 栀子: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 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功能主治: 痎疟。

  • 用法用量: 水二钟,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八分,
    冷服。


相似方剂
薷苓汤 五苓散 柴苓汤 香薷饮 去桂五苓散 五苓散
解毒金药散 加减五苓散 人参香薷散 茯苓汤 消暑清心饮 辰砂五苓散
加味五苓汤 四苓汤 化滞香薷饮 辰砂五苓散 黄连解毒汤 加味猪苓汤
加味四苓散 加味四苓散 香苓散 加味香薷饮 泻湿汤 香薷解毒汤
加减五苓散 佐关煎 伏暑汤 加味四苓散 柴苓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解毒薷苓汤,《增补内经拾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8572FC3305A4E349746D4DB1E1912EC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