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3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地骨皮 白茯苓( 去黑皮) 麦门冬( 去心,焙) 柴胡( 去苗) 各一两半 赤芍药 甘草( 炙令赤) 各一两
虚劳五蒸。
TKRC Z01A/D023017006(沿阶草) / Z01A/D023017019(麦冬)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236013009(截萼枸杞) / Z01D1/71(虚劳) / Z01A/D23601300301(北方枸杞)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236013002(宁夏枸杞) /
IPC A61K36/81(茄科,例如烟草,龙葵,番茄,颠茄,辣椒或曼陀罗)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15(枸杞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8968(沿阶草属) /


相关项
  • 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地骨皮: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 净,剥取根皮,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虚劳五蒸。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
    盏,去滓,食后分二次温服。


相似方剂
地骨皮散 麦门冬汤 茯苓面 麦门冬汤 地骨皮汤 麦门冬汤
柴胡散 犀角散 柴胡散 芍药饮子 地仙丹 柴胡散
悠叶汤 柴胡地骨皮汤 柴胡散 栀子汤 黄耆散 柴胡散
地骨皮散 赤芍药散 茯苓汤 柴胡散 秦艽汤 黄龙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 天麻四君子汤 百解散 羚羊角散
解肌地骨皮汤 柴胡饮 地骨皮散 知母散 知母汤 五补丸
柴胡汤 加味地骨皮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93FF19DF509410F85050316A16B4A12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