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圣散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581 年) 《医方类聚》
传统知识-方剂 当归( 切,焙) 芍药各二两 御米壳( 蜜炒) 四两 甘草( 炒) 一两 茯苓半两 黄耆三两二钱( 如无,地榆同用)
一切下痢,脓血频并,脐腹绞痛不可忍者。
TKRC Z01D4/R10.452(绞痛)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217041005(地榆) / Z01A/D21704100504(长叶地榆)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739(地榆属) /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相关项
  • 罂粟壳: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成熟果实或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和枝梗,干燥。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地榆: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 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 (Bert.)Yu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 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一切下痢,脓血频并,脐腹绞痛不可忍者。

  • 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
    去滓,食前温服。


相似方剂
茯苓汤 立效散 地榆饮 黄耆汤 桂苓散 木香散
当归汤 黄耆汤 芍药散 大圣丸 金耆散 四物加黄耆芍药汤
地榆汤 加减当归地榆散 羊肉汤 养卫化毒汤 调元固表汤 芎黄散
茯苓饮 延寿饮子 紫草饮 姜苓桂枝汤 建中汤 薤白饮子
黄耆汤 太圣散 当归汤 地榆散 平肺汤 黄耆汤
参归芍药汤 黄耆汤 人参固肌汤 白术汤 延胡索汤 调元汤
治虎汤 养肺汤 芍药黄连汤 当归补血汤 涌泉神应散 甘草汤
参苓散 参归汤 第一和剂汤 黄连饮 苓桂参甘黄耆汤 塞耳黄耆丸
黄耆汤 地榆汤 人参黄老汤 乳头散 茯苓汤 黄耆汤
加减大建中汤 保元回浆散 当归黄耆汤 大黄甘草饮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当归四圣散,《医方类聚》,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3A7198D0261D485CB9CDA4E098521FB5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