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264 年) 《盘珠集》
传统知识-方剂 当归 白芍( 炒) 川芎 甘草( 炙) 附子( 制) 肉桂
产后泻痢。产后未满月,风邪乘虚袭之,留于盲膜,散于腹肋,故腹中阵阵作痛,水谷不化,胀鸣泄泻。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32007(樟属)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32007008(肉桂) / Z01A/D177001008(芍药)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54(樟科(月桂科),例如桂皮或檫木)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肉桂: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n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功能主治: 产后泻痢。产后未满月,风邪乘虚袭之,留于盲膜,散于腹肋,故腹中阵阵作痛,水谷不化,胀鸣泄泻。



相似方剂
桂附汤 调经汤 芎归散 甘芍附子汤 当归散 神功散
茱萸汤 保产芎归汤 芩芍汤 活血散 消毒散 暖胃调中散
麻仁四物汤 川芎散 生四物汤 接命丹 养荣附气汤 天麻汤
四物地榆汤 羚羊角散 香桂散 当归汤 当归人参汤 附子振阳汤
大保元汤 收惊汤 加减益元汤 补肝汤 茵陈附子汤 建中散
养肺汤 双治汤 附子丸 保元人乳汤 和荣散 四顺清凉饮
芎归四君子汤 粟煎汤 痘煮砂 四物钩藤汤 泻肝羌活汤 起死回生散
托里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调中汤,《盘珠集》,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F9DB833D77F344CEA9D0CD162DA6F48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