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疟饮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226 年) 《慈航集》
传统知识-方剂 当归一两( 酒洗) 白芍一两( 酒洗) 白术五钱( 土炒) 云苓五钱 制半夏三钱 青皮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五分 焦楂三钱 草蔻仁一钱( 研) 炙甘草五分 煨姜三钱
足少阳胆经之疟,初病令人身体解剥,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口苦耳聋,胸胁胀闷作痛,或呕或不呕,半表半里之症。
TKRC Z01D4/H91.901(耳聋) / Z01D1/1816(耳聋)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177001008(芍药) / Z01A/D025027004(白术) /
IPC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65(芍药科,例如中国芍药)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相关项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青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r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 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  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功能主治: 足少阳胆经之疟,初病令人身体解剥,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口苦耳聋,胸胁胀闷作痛,或呕或不呕,半表半里之症。

  • 用法用量: 河、井水各半煎服。


相似方剂
和疟汤 首乌散 固阴和疟饮 养血汤 当归芍药和疟汤 后天和疟饮
虚疟饮 首攻汤 散母汤 参术二陈汤 理脾化滞清疟饮 疏肝两消汤
清痰四物汤 加减温脾祛疟汤 桂枝汤 久疟饮 加减补中和疟饮 黄连白芍汤
和疟饮 加减异功散 加减千金固胎饮 追疟饮 加减白术膏药 救正汤
养阴和中饮 加味逍遥散 清心和疟饮 异功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和疟饮,《慈航集》,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F6BD793F0FB64A5C98756CAA7BD4A92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