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芦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漏芦( 去芦头) 一两 艾叶( 去梗,炒) 四两
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
TKRC Z01D1/1026(带下) / Z01A/D025197004(漏芦) / Z01D1/1026(带下) / Z01A/D025023010(艾) / Z01A/D199165001(芦苇)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相关项
  • 漏芦: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芦根: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 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 用或晒干。
  • 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 功能主治: 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
    成膏,后入余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食前用温米饮送下。


相似方剂
白头翁丸 五倍子膏 艾叶煎丸 牡丹粥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漏芦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E7B999743BD3429AAA4BE66CAE82DACE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