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赛宝丹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761 年) 《仁斋直指方论·附遗》
传统知识-方剂 黑丑十两( 取头末四两,分二处) 木香( 末) 半两 锡灰( 醋炒,末) 一两 槟榔( 取净末) 二两( 分二处) 雷丸( 取净末) 二两( 分二处) 陈皮( 取末) 半两 青皮( 取末) 半两 三棱( 醋炒) 莪术( 醋炒) 各一两
TKRC Z01A/D268005(姜黄属) / Z01A/D258001009(黑三棱)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070011024(圆叶牵牛) /
IPC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39(旋花科(牵牛花科),例如旋花属)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906(姜科) /


相关项
  • 莪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和杂质。
  • 雷丸: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青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r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 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  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 牵牛子: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 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三棱: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再用使君子二两,鹤虱、皂角
    各一两,三味用水二碗,煎至一盏,用粟米一合,
    布包在药内煮,将熟起手,用黑丑末二两法起,
    次用槟榔末一两,再用雷丸末一两尽,再用木香、
    锡灰、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等末尽后,再一
    用雷丸,二用槟榔,三用丑末盖在外,阴干。每
    服三钱,四更时候用冷茶吞下,复睡至天明,不
    可洗手、洗面、吃汤物,待取下或虫或积,恶毒
    滞气,并原药下尽,方可用冷水洗面。其药未下,
    宁耐片时,见药下,再用药食补之。
    【功能】追虫,取积。


相似方剂
追虫取积散 木香散 木香散 迫虫丸 追虫打鳖散 甘遂槟榔散
十全丹 槟榔丸 木香丸 消乳丹 遇仙丹 遇仙丹
集虫丸 四贤串 六味三棱丸 槟榔丸 槟榔丸 丁香脾积丸
大橘皮汤 化虫丸 木香丸 内消丸 五疳消积散 寻虫散
金粟丸 槟榔丸 遇仙丹 消乳食丹 丁香脾积丸 化滞丸
小橘皮煎丸 秘传万病遇仙丹 木香槟榔丸 胜金丸 疳药麝香丸 保命丸
无忧丸 丁香脾积丸 增损肥气丸 胡椒红丸子 妙应丹 香砂七气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秘传赛宝丹,《仁斋直指方论·附遗》,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E5EFC6AD218A4662AB26AB6A5C7EE15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