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牛黄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金箔十片( 研) 牛黄( 研) 龙脑( 研) 各一两 犀角( 镑) 琥珀( 研) 人参各一分 丹砂( 研,水飞过) 白茯苓( 去黑皮) 各二两 白花蛇( 酒浸,去皮骨,炙) 天麻各半两 白附子( 炮) 白僵蚕( 炒) 甘草( 炙,锉) 各一两
风邪。
TKRC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74081010(天麻) / Z01A/D212001030(黄花乌头)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714(乌头属(舟形乌头))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988(天麻属) / A61K36/898(兰科) /


相关项
  •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黑犀Rhinoceros bicornis L.及白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等的角。前三者习称“犀角”、“暹罗角”,后二者习称“广角”、“天马角”、“柱角”。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附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外皮,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牛黄: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 天麻: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风邪。

  • 用法用量: 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以金
    箔为衣。每服一丸,细嚼,温薄荷汤送下,茶、
    酒亦得。常服半丸,不拘时候。


相似方剂
黄铤子 金箔琥珀丸 软金丸 天麻膏 镇心丸 天麻防风丸
天南星丸 天麻丸 沉香散 至宝丹 天南星丸 牛黄丸
人参白术丸 黄铤子 牛黄散 天麻防风丸 金箔十珍丸 天南星丸
醒脾散 麝犀丹 白茯苓汤 天麻人参煎 镇心散 天麻人参煎
金箔煎 丹砂饼子 大丹砂丸 牛黄金露丸 牛黄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金箔牛黄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D78837316B2C47708D9C79A9BD2D6D9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