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圣散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761 年) 《仁斋直指方论》
传统知识-方剂 当归 川芎 茯苓 地榆 槐花( 焙) 败棕 艾叶( 烧存性) 百草霜各等分
肠风、脏毒、痔瘘及诸下血。
TKRC Z01A/D21704100504(长叶地榆) / Z01D1/752(肠风) / Z01D1/935(脏毒) / Z01A/D217041005(地榆) / Z01A/D025023010(艾) / Z01A/D015005038(当归)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A61K36/739(地榆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相关项
  • 槐花:豆科植物槐Sophora l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地榆: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 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 (Bert.)Yu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 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 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功能主治: 肠风、脏毒、痔瘘及诸下血。

  •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前陈米饮调下。


相似方剂
侧柏散 五槐丸 香附散 莲子散 如圣丸 槐香丸
补宫汤 香槐散 香槐散 槐花散 加减胶艾汤 槐花丸
槐花丸 槐榆散 胶艾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黑圣散,《仁斋直指方论》,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D37A003C29724F05B05BFEC4530F76C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