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鳖甲( 九肋者,童便浸半日,醋炙,去裙襴) 二两 柴胡( 去苗) 胡黄连 木香 人参 白茯苓( 去黑皮) 桔梗( 炒) 槟榔( 锉) 犀角( 镑) 大黄( 锉,炙) 枳壳( 去瓤,麸炒) 白术各一两
气劳。或冷或热,不思饮食,多睡少起,四肢沉重。
TKRC Z01A/D203015021(掌叶大黄) / Z01A/D203015(大黄属) / Z01A/D203015020(药用大黄)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203015032(鸡爪大黄) / Z01A/D046014001(桔梗)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70(蓼科,例如刺花或酸模属)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346(桔梗属) / A61K36/708(大黄属(大黄))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34(桔梗科(风铃草科)) /


相关项
  • 犀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黑犀Rhinoceros bicornis L.及白犀 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等的角。前三者习称“犀角”、“暹罗角”,后二者习称“广角”、“天马角”、“柱角”。
  • 人中白: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
  • 桔梗: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干燥。
  • 鳖甲: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 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 胡黄连: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木香: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气劳。或冷或热,不思饮食,多睡少起,四肢沉重。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生姜、甘草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分服。


相似方剂
宣风快斑散 槟榔丸 调中丸 木香汤 柴胡汤 木香丸
槟榔汤 吴茱萸汤 鳖甲丸 枳壳木香丸 槟榔丸 开关利膈丸
木香丸 人参汤 大黄散 桔梗散 木瓜汤 半夏散
人参饮 醒脾散 桔梗汤 木通散 参苓白术散 鳖甲丸
益儿丸 木香丸 木通散 柴胡汤 大黄丸 白术汤
茯苓散 人参犀角散 槟榔丸 洗肝汤 荜茇丸 三棱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鳖甲汤,《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CC04F593F77E40C19730C714D7932915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