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蛇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乌蛇( 酒浸,去皮骨,炙) 白僵蚕( 微炒) 大黄( 湿纸裹煨) 昆布( 细锉,麸炒) 斑蝥( 糯米同炒令米黄,去米不用) 连翘各半两 干蛤蟆一枚( 烧灰) 芜青三对( 斑蝥同炒) 雄鸽屎( 紧净者) 一合 皂荚子一百枚( 拣圆熟肥好者,熨斗内烧存性)
瘰疬。
TKRC Z01D1/9211(瘰疬) / Z01D1/9211(瘰疬) / Z01A/D203015021(掌叶大黄) / Z01A/D171003005(连翘) / Z01A/D203015032(鸡爪大黄) / Z01A/D203015020(药用大黄) / Z01A/D203015(大黄属) /
IPC A61K36/708(大黄属(大黄)) / A61K36/634(连翘属) / A61K36/70(蓼科,例如刺花或酸模属) /


相关项
  • 糯米: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去壳种仁。
  • 连翘: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 昆布: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 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 夏、秋二季采捞,晒干。
  • 乌梢蛇: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或先剥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 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 功能主治: 瘰疬。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
    丸,加至十丸,茶清送下,空腹、晚后各一服。
    成疮者,不过四十日内消干,其效皆胜于转泻及
    小便内取者。


相似方剂
黑白散 皂荚子丸 连翘丸 六神散 妙圣散 白蔹丸
木通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乌蛇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C989234B5CD642C3A3927137B15D74FC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