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心定魄茯神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295 年) 《胎产心法》
传统知识-方剂 人参 当归( 酒洗) 熟地各二钱 川芎 黄耆( 蜜炙) 白术( 土炒) 枣仁( 炒,去壳) 柏子仁 茯神 益智仁 麦冬( 去心) 各一钱 陈皮三分 五味子十粒( 碎) 炙甘草四分
产后块痛已止,妄言妄见。
TKRC Z01A/D023017(沿阶草属)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Z01A/D21501400402(酸枣)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020017002(人参) /
IPC A61K36/72(鼠李科,例如弗朗鼠李,口香藤或伞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725(枣属,例如枣)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79(五味子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相关项
  • 酸枣仁: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和核壳,收集种子,晒干。
  • 麦冬: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  七八成千,除去须根,干燥口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产后块痛已止,妄言妄见。

  • 用法用量: 加大枣二个,建莲肉(去心)八枚,龙眼
    肉八分,水煎服。


相似方剂
滋荣益气复神汤 续气回阳汤 柏子养心汤 人参清补汤 补心丸 枣仁汤
人参清补汤 收汗丹 补方丸 宁神生化汤 加减养荣汤 养心汤
补真内托散 补气升肠饮 滋荣益气汤 参术地黄汤 人参当归散 续气养营汤
补气养荣汤 健脾化气饮 归脾汤 加减安胎饮 麦冬饮 滋荣益气复神汤
补中丸 养心汤 参归汤 补心丸 升肠饮 清肺饮
调荣养卫丸 加参生化理中汤 大补汤 救元饮 固本止崩汤 芎术汤
人参散 益气汤 收汗生阳汤 生阳汤 人参芎归汤 调中汤
六物煎 滋荣养气扶正汤 滋荣益气复神汤 送子丹 六神散 六君子汤
桑寄生汤 加味保元汤 加味生脉散 宁神汤 救脱汤 芎归保元汤
人参芍药汤 回阳救阴丹 连翘人参汤 举胎四物汤 急救阴阳汤 补虚汤
补脾散 清神汤 逍遥饮 生脉散 大补快斑汤 益脾清肝散
理气化痰汤 六气煎 收膜汤 理经汤 加味异功散 安神生化汤
加味人参养荣汤 救元补髓汤 白茯神散 人参黄老汤 救晕至圣丹 内补汤
参耆汤 扶老丸 归芍饮 加味安胎饮 当归饮 强阳神丹
益元汤 参归化毒汤 加减补中益气汤 止汗定神丹 回阳救产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宁心定魄茯神汤,《胎产心法》,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B7C07E92133A4B8CA407530B3B7469D4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