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饮子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2 年) 《鸡峰普济方》
传统知识-方剂 丁香三十个 肉豆蔻一个 白茯苓 甘草各一钱 藿香一字
TKRC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相似方剂
茯苓面 沉香饮 豆蔻散 人参散 藿香汤 肉豆蔻汤
丁香汤 藿香散 快膈散 大饼子 肉豆蔻膏 肉豆蔻丸
藿香散 丁香汤 丁香散 诃子丸 肉豆蔻方 人参汤
豆蔻分气饮 藿香散 人参膏 健脾散 二香丸 曲香散
麦门冬汤 香连丸 白术散 近侍汤 丁香丸 人参桔梗散
温脾止泻汤 豆蔻丸 丁香散 越桃饮 如圣散 调胃散
参半丸 豆蔻丸 肉豆蔻丸 沉香饮 藿香散 丁香散
藿香散 丁香丸 和胃丸 丁香散 诃黎勒散 小半夏饮
裛衣香 枇杷叶汤 调中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丁香饮子,《鸡峰普济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ABD9AD7C7838489892A03F7D73DFB44F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