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柔丸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29 年) 《是斋百一选方》
传统知识-方剂 熟干地黄四两 当归 桂 苁蓉( 酒浸。无,以鹿茸代之) 紫菀 补骨脂 鹿角胶( 炒) 柏子仁 熟艾( 别碾,酒浸,熬膏) 白茯苓各二两
TKRC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75003002(草苁蓉) / Z01A/D025023010(艾) /
IPC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64(列当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32(当归属) /


相关项
  • 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草苁蓉的全草。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补骨脂: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艾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温酒或米饮汤送下。


相似方剂
十柔丸 麋茸万病丸 玉乳丹 海桐皮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十柔丸,《是斋百一选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A860135699A94361A0362103DBF256EA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