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桂( 去粗皮) 芍药各一两半 麻黄( 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 甘草( 炙) 各一两 附子( 炮裂,去皮脐) 三分
1.《圣济总录》:中风伤寒,头目四肢疼痛,恶寒,干呕。2.《普济方》: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吐,脉浮虚而涩。
TKRC Z01D1/18281(干呕) / Z01D1/811(中风) / Z01D4/I64(中风) / Z01D1/18281(干呕) / Z01D1/18281(干呕) / Z01A/C004001003(木贼麻黄)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D1/22(伤寒) / Z01D1/811(中风) / Z01D4/I64(中风) / Z01D4/A01.001(伤寒) / Z01A/C004001004(山岭麻黄)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C004001017(草麻黄) / Z01A/C004001002(双穗麻黄)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C004001006(中麻黄) /
IPC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1.《圣济总录》:中风伤寒,头目四肢疼痛,恶寒,干呕。2.《普济方》: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吐,脉浮虚而涩。

  • 用法用量: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
    半,加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二枚(去核),
    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以热粥投之,
    取汗。


相似方剂
姜附汤 麻黄汤 桂附散 芍药甘草汤 黑神散 知母麻黄汤
附子饮 地黄汤 青龙汤 神效散 术附汤 解肌汤
芍药汤 桂心汤 黑散子 两感夺命汤 橘饮 葱豉汤
石膏汤 桂枝汤 桂枝汤 芍甘草附子汤 解肌汤 半夏汤
四物桂枝汤 通脉散 四逆汤加生姜方 人参汤 增损阮氏小青龙汤 阳旦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桂附汤,《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9C7CD5CE4EDF46ABAFAB9B6E2AEC4FA8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