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白茯苓( 去黑皮) 三分 远志( 去心) 人参 麦门冬( 去心,焙) 白僵蚕( 炒) 羚羊角( 镑) 菊花各半两 甘草( 炙,锉) 牛黄( 研) 铁粉( 研) 各一分
心虚惊悸。
TKRC Z01A/D023017006(沿阶草) / Z01A/D025053015(菊花)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23017019(麦冬)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287(菊属,例如雏菊)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8968(沿阶草属) /


相关项
  • 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
  • 菊花: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 羚羊角: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innaeus的角。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牛黄: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心虚惊悸。

  •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食后煮竹沥汤调
    下,或薄荷熟水下。


相似方剂
人参汤 人参远志散 天麻四君子汤 补劳人参丸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
紫金散 茯苓汤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 洗肝散 紫石英汤
龙齿散 麦门冬汤 龙齿汤 健脾散 麦门冬散 人参桔梗散
龙齿汤 人参汤 甘菊花散 龙齿汤 清神散 龙骨汤
赤茯苓汤 琥珀散 远志丸 远志散 茯苓散 麦门冬饮
白茯苓汤 茯苓饮 远志煎 白茯苓散 牛黄散 龙齿散
七宝丹 黄铤子 盐黄散 秘方琥珀膏 养神散 丹砂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茯苓散,《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993AE883D6B046898D66D25D19F53A62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