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助气血汤

来源 清 ●(距现今约 296 年) 《灵验良方汇编》
传统知识-方剂 当归四两 川芎 人参 熟地 益母草各一两 甘草一钱 滑石二钱 茯苓五钱
胞水来而产门不开,停胎不下者。
TKRC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020017002(人参) / Z01A/D130052009(突厥益母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IPC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533(益母草属(益母草))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相关项
  • 益母草: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胞水来而产门不开,停胎不下者。



相似方剂
加味四君子汤 加味四君子汤 养荣附气汤 八珍汤 八物汤 保生汤
观音救苦散 束胎散 参归汤 人参散 神功散 保元八珍汤
人参芎归汤 大补营卫汤 神柞饮 参苓散 清魂散 易产汤
实脾散 六神散 十全大补银花汤 健脾生化汤 当归散 六物煎
八珍汤 人参散 四物加熟地当归汤 加味佛手散 加味生化理中汤 加味四君子汤
八物汤 八物汤 调元汤 香附八珍汤 加味十全大补汤 神应散
调元固表汤 养卫化毒汤 救晕至圣丹 安胎饮 急救阴阳汤 救母丹
茯苓补心汤 当归散 榆白皮汤 苓桂参甘黄耆汤 安胎散 芎归百草饮
益母佛手敌 钓藤散 参姜四物汤 加减养胃汤 内补汤 人参固肌汤
人参黄老汤 茯苓厚朴汤 夺门丹 牡丹汤 参归芍药汤 保元回浆散
芎归散 当归散 大保元汤 参耆汤 木香白术散 保元人乳汤
参归汤 人参芎归汤 真元饮 转头丹 当归人参汤 参苓散
芎归保元汤 人参生化汤 柴术参苓汤 利水益元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大助气血汤,《灵验良方汇编》,清.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944E51DBA3CA4BFFA3B1C4F9459F2F5E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