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丸

来源 唐 ●(距现今约 1355 年) 《外台秘要》
传统知识-方剂 菟丝子 蒲黄 干地黄 白芷 荆实 葵子 败酱 当归 茯苓 芎藭各二两
小便血。
TKRC Z01D4/K92.201(便血) / Z01D1/1841(便血) / Z01D1/1841(便血) / Z01D4/K92.201(便血) / Z01D1/1841(便血)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D4/K92.201(便血) / Z01A/D050013011(攀倒甑) / Z01A/D258002006(宽叶香蒲) / Z01A/D015005003(狭叶当归) / Z01A/D015005010(白芷) /
IPC A61K36/35(忍冬科(金银花科))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232(当归属) /


相关项
  • 败酱: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全草。
  •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野葵和冬葵的果实。
  •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白芷: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Hoffm.) Benth. et Hook.f.或杭白芷Anga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f. var. 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 功能主治: 小便血。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丸,饮送下,一日三次。不知,加至五六丸。


相似方剂
菟丝丸 鹿茸散 当归散 牛膝散 菴饮 地黄丸
姜黄散 蒲黄丸 蒲黄散 蒲黄散 鹿茸散 固荣散
地黄汤 败酱饮 龙骨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菟丝丸,《外台秘要》,唐.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92F8C014DDFF4FF3918A752A84900CF4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