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膏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93 年) 《幼幼新书》
传统知识-方剂 雄黄 天竺黄 甘草( 炙) 白茯苓 龙脑 郁金 朱砂各等分
惊风。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268005006(广西莪术) / Z01A/D199026075(青皮竹)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268005009(莪术)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268005007(姜黄) /
IPC A61K36/899(禾本科,例如芦根、竹叶、玉蜀黍(玉米须)或甘蔗)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9066(姜黄属,例如姜黄、东印度竹芋或芒果姜)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906(姜科) /


相关项
  • 郁金: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姜黄Curcuma longa 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 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 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蒸或煮至透  心,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天竺黄: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

  • 功能主治: 惊风。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生蜜为丸,如皂子大。一岁一丸,看大
    小,薄荷汤化下。


相似方剂
牛黄膏 紫霜丸 红龙散 金华散 茯苓面 鬼臼丸
朱雄丸 黄龙丸 郁金散 桃花散 朱砂膏 牛黄散
鸡心膏 金露散 天竺黄散 雄朱散 天竺黄散 朱砂散
甘露丸 茯苓散 天竺黄散 朱砂膏 无比六一散 抱龙丸
四圣散 神砂抱龙丸 牛黄散 粉红丸 郁金散 牛黄膏
天竺黄散 牛黄散 天竺黄散 红粉丹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牛黄膏,《幼幼新书》,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81154A3F67E147839C1A2A63F3F29043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