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汤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772 年) 《济生方》
传统知识-方剂 青皮( 去白) 厚朴( 姜制,炒) 白术 草果仁 柴胡( 去芦) 茯苓( 去皮) 半夏( 汤泡七次) 黄芩 甘草( 炙) 各等分
1.《济生方》: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2.《济阴纲目》:妊娠疟疾。
TKRC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268002034(草果) / Z01D4/R63.151(烦渴) / Z01A/D130092030(连翘叶黄芩) / Z01A/D13009208901(展毛韧黄芩) / Z01A/D130092038(丽江黄芩) / Z01A/D130092007(黄芩)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025027004(白术) / Z01A/D019020008(半夏) /
IPC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9064(豆蔻属,例如小豆蔻) / A61K36/539(黄芩属(黄芩))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 青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r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 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  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草果: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  晒干或低温干燥。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白术: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 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1.《济生方》: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便不利。2.《济阴纲目》:妊娠疟疾。

  • 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半,加生姜五
    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相似方剂
青皮汤 青皮饮 清脾汤 醒脾饮 清脾饮 白术散
青皮安胎饮 加减清脾饮 加减清脾饮 和疟饮 三圣散 柴苓汤
后天和疟饮 清脾饮 柴葛二陈汤 加味六君子汤 柴胡六君子汤 除疟汤
驱疟汤 八公和阳汤 小柴胡六君子汤 柴胡汤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清脾汤,《济生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DA7F92791614B949A2F076D55FD2CBA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