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养胃汤

来源 明 ●(距现今约 389 年) 《丹台玉案》
传统知识-方剂 茯苓 人参各一钱 苍术 半夏 陈皮 草果 藿香 厚朴各八分 甘草四分 乌梅一个
疟,多寒少热,脾胃虚弱,饮食不进。
TKRC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268002034(草果) / Z01A/D025027003(苍术) / Z01A/D220006010(柑橘)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019020008(半夏) / Z01A/D217033056(梅) / Z01A/D020017002(人参) /
IPC A61K39/015(血孢子虫属抗原,例如疟原虫抗原) / A61K35/68(原生动物,如,鞭毛虫,阿米巴虫,孢子虫,疟原虫或弓形虫)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A61K36/75(芸香科) / A61K36/25(五加科(人参科),例如常青藤,楤木,鹅掌柴或通脱木) / A61K36/752(柑橘属,例如橘络,柑或柠檬) / A61K36/8888(半夏属) / A61K36/284(苍术属) / A61K36/9064(豆蔻属,例如小豆蔻) / A61K36/258(人参属(人参))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906(姜科) / A61K36/888(天南星科,例如贝母,马蹄莲或臭菘)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苍术: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 陈皮: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 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 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草果: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  晒干或低温干燥。
  • 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var.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 根,晒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乌梅: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称“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 功能主治: 疟,多寒少热,脾胃虚弱,饮食不进。

  • 用法用量: 水二钟,加大枣二个,煎取七分,另以老
    姜二两取汁和匀,露一宿,空心服。


相似方剂
草果饮 人参养胃汤 人参养胃汤 露姜养胃汤 常山草果饮 十味养胃汤
加减平胃散 养胃丹 正气散 不换金散 祛疟饮 不换金散
加味调中健脾汤 养胃汤 豆蔻平胃散 养胃汤 人参养胃汤 二术汤
人参养胃汤 草果平胃散 香砂养胃汤 平陈汤 三味汤 藿香散
苍半苓陈汤 加减不换金正气散 四七汤 草果饮子 怔忡饮 绝疟饮
加减七气汤 疟疾神效方 藿香散 六君子汤 人参养胃汤 加味二陈汤
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 加味二陈汤 生料平胃散 丁香二陈汤 二陈汤 藿香正气散
藿香散 回春方 茯苓半夏汤 不换金正气散 胜湿汤 大贯众平胃散
藿香安胃散 对金饮 甘草丸 和气散 加味平胃散 草果建中汤
十味养胃汤 针砂平胃丸 加减养胃汤 人参养胃汤 启脾丸 半夏平胃散
调中快斑汤 加味平胃散 银白散 香砂养胃汤 人参散 养胃汤
正气散 参苓散 二陈加枳壳汤 加味平胃散 六神散 五兽饮
人参散 辟瘴饮子 养胃汤 小半夏饮 如神饮 海石二陈汤
参半丸 参术饮 人参宁肺汤 五兽饮子 藿香汤 加味四君子汤
理脾却涎散 驱疟汤 加味四君子汤 人参饮 消风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参苓养胃汤,《丹台玉案》,明.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70F9B4E238A94DEDB43EB7FE64FD5F17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