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汤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甘草( 炙,锉) 白茯苓( 去黑皮) 桂( 去粗皮) 杏仁( 去皮尖双仁,炒) 各一两
诸伤损,恶血积滞腹中。
TKRC Z01D1/11414(积滞) / Z01D1/11414(积滞)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74087055(狭瓣玉凤花) /
IPC A61K36/898(兰科)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484(甘草属) /


相关项
  • 鸡肾草:为兰科植物狭瓣玉凤花的全草。
  •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诸伤损,恶血积滞腹中。

  • 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
    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相似方剂
茯苓面 甘草汤 如圣散 杏桃散 杏仁丸 滋阴益神汤
四神汤 生姜煎丸 杏仁膏 杏仁煎 杏仁膏 人参汤
麦门冬汤 乱发汤 杏仁膏 洗心饮子 杏仁散 四顺散
干枣杏仁丸 杏仁汤 杏仁丸 健脾散 铅丹膏 杏仁丸
防风散 麝香丸 人参汤 杏仁散 温脾止泻汤 杏仁丸
小半夏饮 杏蜜膏 人参桔梗散 附子饮 桑自皮汤 杏仁散
白蔹膏 四顺散 皂荚丸 如圣饮 食盐丸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甘草汤,《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6C0912359BAC4C85A8D642CD486C78D5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