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煎丸

来源 南宋 ●(距现今约 847 年) 《杨氏家藏方》
传统知识-方剂 生干地黄( 洗,切,焙干) 熟干地黄( 洗,切,焙干) 各二两 薄荷叶二两半( 洗去土) 甘草一两半( 切,微炒) 山栀子仁一两半 片白脑子一钱( 别研)
①《杨氏家藏方》:小儿血热风壅,大人亦宜服之。②《奇效良方》:小儿风壅,上膈热烦,鼻衄口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血热,五心常热,多渴饮水。
TKRC Z01D1/1817(鼻衄) / Z01D4/K12.003(口疮) / Z01D1/1817(鼻衄) / Z01A/D195001010(异叶海桐) / Z01D1/169(口疮) / Z01A/D101086002(洋甘草) / Z01A/D101086003(胀果甘草) / Z01A/D195001003(短萼海桐) / Z01A/D101086006(甘草) / Z01A/D130063(薄荷属) /
IPC A61P11/04(用于咽喉疾病的) / A61B17/24(用于口腔、咽喉、支气管通道或鼻腔的(体内管或腔医学检查用的器械入A61B1/00);刮舌板)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D1/12(从动物咽喉、食管或胃中取出异物的器械) / A61P1/02(口腔用制剂,例如治疗龋齿、口疮或牙周炎的药物) / A61K36/484(甘草属) / A61K36/53(唇形科,例如百里香,迷迭香或熏衣草) /


相关项
  • 臭皮:为海桐花科植物皱叶海桐或异叶海桐的根皮及树皮。
  • 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 功能主治: ①《杨氏家藏方》:小儿血热风壅,大人亦宜服之。②《奇效良方》:小儿风壅,上膈热烦,鼻衄口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血热,五心常热,多渴饮水。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后入脑子,同研匀,炼蜜为丸,每一
    两作四十丸。每服一二丸,乳食后、临卧温熟水化下。大人
    每服五丸至十丸。


相似方剂
地黄煎丸 地黄散 龙脑散 地黄散 地黄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地黄煎丸,《杨氏家藏方》,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5C034270B29640CA9E447DE4427E06E3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