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叶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33 年) 《太平圣惠方》
传统知识-方剂 柏叶一两半( 微炙) 续断一两半 芎藭一两半 禹余粮二两半( 烧,醋淬七遍) 艾叶一两( 微炒) 阿胶一两( 捣碎,炒令黄燥) 赤石脂一两 牡蛎一两( 烧为粉) 地榆一两( 锉) 生干地黄一两( 锉) 当归一两半( 锉,微炒) 鹿茸一两( 去毛,涂酥炙微黄) 龟甲一两半( 涂酥炙令黄) 鳖甲一两半( 涂酥炙令黄)
1.《太平圣惠方》:妇人崩中漏下,不问年月远近。2.《普济方》:妇人崩中漏下,渐加黄瘦,四肢无力,腹内疼痛,不思饮食。3.《景岳全书》:元气虚弱,崩中漏血,年久不愈,亦治白带。
TKRC Z01D1/102291(崩中) / Z01D1/102292(漏下) / Z01D1/10261(白带) / Z01D4/R52(疼痛) / Z01D1/10261(白带) / Z01D1/10261(白带) / Z01A/D025023010(艾) / Z01A/D217041005(地榆) / Z01D1/102291(崩中) / Z01D1/102292(漏下) / Z01A/C002011001(侧柏) / Z01A/D21704100504(长叶地榆) / Z01A/D015005038(当归) / Z01A/D050005001(川续断) /
IPC A61K36/14(柏科,例如刺柏或柏树) / A61K36/28(紫菀科或菊科(紫菀或向日葵科),例如甘菊,小白菊,耆草或松果菊属或紫锥花属) / A61K36/232(当归属) / A61K36/739(地榆属) / A61K36/23(伞形科,例如莳萝、细叶芹、芫荽或土茴香) / A61K36/73(蔷薇科,例如草莓,花楸果,黑莓,黎子或火棘) / A61K36/35(忍冬科(金银花科)) /


相关项
  • 鳖甲: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 续断: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 龟甲: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背甲及腹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背甲和腹甲,除去残肉,晒干。
  • 牡蛎: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zv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晒干。
  • 侧柏叶: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
  • 地榆: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 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 (Bert.)Yu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 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 艾叶: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 功能主治: 1.《太平圣惠方》:妇人崩中漏下,不问年月远近。2.《普济方》:妇人崩中漏下,渐加黄瘦,四肢无力,腹内疼痛,不思饮食。3.《景岳全书》:元气虚弱,崩中漏血,年久不愈,亦治白带。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散。每服二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相似方剂
柏叶散 柏叶丸 柏叶散 柏叶丸 续断散 熟地黄散
桑耳散 牡蛎丸 柏叶鹿茸丸 芎藭散 阿胶丸 桑耳散
侧柏散 蒲黄散 牡蛎丸 龙骨丸 阿胶散 柏叶汤
柏叶散 芎藭丸 鹿茸煎丸 十补丸 代赭散 续断丸
鹿茸丸 代赭散 芎?散 芎?丸 阿胶散 当归散
十补丸 侧柏丸 鹿茸丸 阿胶散 赤石脂散 龟甲散
小蓟汤 续断丸 龟甲散 续断饮 鹿茸丸 鹿茸散
当归煎 麒麟竭散 麒麟竭散 麒麟竭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柏叶散,《太平圣惠方》,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5AB8FA19A13F46C4BEAF2307BD644212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