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地黄丸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914 年) 《圣济总录》
传统知识-方剂 熟干地黄( 焙) 四两 五味子 鹿茸( 去毛,酥炙) 桂( 去粗皮) 巴戟天( 去心) 远志( 去心) 各一两 肉苁蓉( 酒浸,切,焙) 二两 菟丝子( 酒浸,别捣) 二两半
五劳七伤,阳气不足,腰脚痠痛。
TKRC Z01A/D175010004(盐生肉苁蓉) / Z01A/D230003006(翼梗五味子) / Z01A/D230003019(红花五味子) / Z01A/D218056017(巴戟天) / Z01A/D230003016(毛叶五味子) / Z01A/D230003021(华中五味子) / Z01A/D230003003(五味子) / Z01A/D175010001(肉苁蓉) /
IPC A61K36/79(五味子科) / A61K36/74(茜草科) / A61K36/64(列当科) /


相关项
  • 鹿茸: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 肉苁蓉: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enk) 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春季苗刚出土时或秋季冻土之前采挖,除去茎尖。切段,晒干。
  • 巴戟天: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千,轻轻捶扁,晒干。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 功能主治: 五劳七伤,阳气不足,腰脚痠痛。

  •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枣汤或黄耆汤送下。


相似方剂
鹿茸丸 柏子仁丸 菟丝子丸 五味子丸 苁蓉丸 菟丝子丸
覆盆子丸 鹿茸丸 菟丝子丸 苁蓉丸 菟丝散 菟丝子丸
补真丸 平补鹿茸丸 菟丝子丸 鹿茸丸 麋茸万病丸 附子丸
肉苁蓉丸 补骨脂丸 补骨脂丸 鹿茸丸 苁蓉丸 五味子丸
天雄散 白术丸 八公散 巴戟丸 延寿固本丹 鹿茸丸
补益干地黄丸 补骨脂汤 菟丝子散 菟丝子丸 鹿茸丸 菟丝子散
麝香鹿茸丸 鹿茸地黄煎 麦门冬散 八公散 四斤丸 苁蓉丸
鹿茸丸 肉苁蓉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干地黄丸,《圣济总录》,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F48F1D00708450ABD615E70B5CB6408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