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散

来源 北宋 ●(距现今约 1033 年) 《圣惠》
传统知识-方剂 黄耆一两半( 剉) 白蔹一两 赤芍药一两芎?一两 赤小豆一两 附子半两 羊桃根半两( 剉) ?茹半两 牡蒙半两
痈肿恶疮。
TKRC Z01D4/L02.907(痈) / Z01A/D203012119(珠芽蓼) / Z01A/D004001004(中华猕猴桃) / Z01A/D101184015(赤小豆) / Z01D1/923(痈) / Z01A/D264002012(白蔹) / Z01A/D101184004(赤豆) /
IPC A61K36/87(葡萄科,例如酒葡萄,圆叶葡萄或辣葡萄) / A61K36/70(蓼科,例如刺花或酸模属) / A61K36/48(豆科(豌豆或豆荚科)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 / A61K36/704(蓼属,例如节草) /


相关项
  • 红三七: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
  • 附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 5cm的片, 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 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 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 3cm的 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 赤小豆: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l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 白蔹: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 川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 功能主治: 痈肿恶疮。

  • 用法用量: 上为细散。用鸡子白调贴,干即易之。


相似方剂
黄耆散 黄耆贴 白蔹汤 黄耆贴 托里六倍散 托里六倍散
大黄散 桂心汤 黄耆散 增损散 木香散 五痔散



引用
当您使用此传统知识时,请引用
黄耆散,《圣惠》,北宋.http://210.72.89.53/Data/Details?CNTK_ID=4CB71E45357F4196A3AA468C6AFF80BE
logo logo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